刘和珍


[公元1904年-1926年]歙县景点歙县特产歙县地名网[手机版]  刘和珍(1904—1926) 女,江西南昌市人。1918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南昌女子师范学校,在校期间思想进步,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阅读了大量进步报刊书籍。“五四”运动爆发后,南昌学生积极投入反帝反封建斗争,刘和珍则是-中的积极分子,带领同志参加了–,-等-。刘和珍又是南昌妇女解放运动的倡导人之一,率先冲破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是南昌第一批剪发的女性之一。在校期间刘和珍与同学一起组织了进步社团——觉社(取“以先觉觉后觉”之意),以唤起民众的觉悟。1923年秋,刘和珍考入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预科,后升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语系,担任女师大学生自治会主席,成为北京-的领袖之一。1926年3月18日,在震惊全国的“三一八”惨案中,年仅21岁的刘和珍不幸遇害。1926年4月鲁迅写下了《纪念刘和珍君》一文,赞扬她是一位为中国革命献身的勇士。
  [以上内容由"草根"分享。]
同年(公元1904年)出生的名人:蔡恒发 (19041931) 革命烈士 安徽省六安金寨县艾芜 (19041992四川省成都新都区黎本益 (19041933安徽省六安霍山县喻石泉 (19041932) 喻氏六杰 安徽省六安霍山县巴金 (19042005) 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 四川省成都+ 更多公元1904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26年)去世的名人:杨兆成 (19021926安徽省安庆怀宁陶静轩 (18901926) 著名工人运动领袖 湖北省荆州江陵曹渊 (19011926) 黄埔军校一期学员 安徽省淮南寿县裴景福 (18541926安徽省六安霍邱县高焕章 (18701926山东省青岛即墨刘重威 (18901926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 更多公元1926年去世的名人》

劉和珍(1904年-1926年3月18日),女,原籍安徽歙縣,生於江西南昌北京女子師範大學英文系學生。劉和珍的遺體

1926年在三·一八慘案中遇害,魯迅於1926年4月12日在《語絲》發表散文《記念劉和珍君》,其中有「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之名句用以悼念不幸身亡的劉和珍等人,因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收入中學語文課本而廣為人知。

簡介[編輯]

她的父親九皋本籍安徽徽州歙縣,在江西候補。她的母親姓何,江西人。因時局多變,19世紀末、20世紀初,其父劉九皋隨祖父由原籍安徽徽州歙縣遷往江西南昌,後娶江西南昌人氏何氏為妻。她因生長江西,入女師大後遂改為江西南昌籍。

就讀女師大時因反對新任校長楊蔭榆的做法,被楊蔭榆與其依附在楊下面的「自治評議委員會的成員」強行拖出校園。與同校同學楊德群等人在北京的宗帽衚衕勉強租了一間小房子權當教室,將因反對楊蔭榆等人的同學聚集在此以續學業。魯迅等人也到那義務授課,直到楊蔭榆校長垮台才回到校園。

參見[編輯]

維基文庫中相關的原始文獻:紀念劉和珍君

 這是一個與中華民國大陸時期人物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分類

刘和珍

编辑讨论3上传视频刘和珍(1904年—1926年3月18日),江西南昌人,民国时期北京学生运动领袖之一。先后就读于南昌女子师范学校、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刘和珍积极参加学潮运动,带领同学们向封建势力、北洋军阀宣战,1926年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年仅22岁。鲁迅先生撰写了《记念刘和珍君》一文,其中一句“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已成为广为传颂的名言。以此来追忆这位始终微笑的学生。 [1-4] 中文名刘和珍国    籍中国民    族汉族出生日期1904年逝世日期1926年3月18日毕业院校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职    业学生出生地江西南昌原    籍安徽徽州歙县

目录

  1. 人物经历
  2. ▪ 南昌女师
  3. ▪ 倒杨风潮
  4. 壮烈牺牲
  5. 悼念作品

人物经历

编辑

南昌女师

新青年刘和珍出生于贫民家庭,自小养成吃苦耐劳,好学上进的品德。1918年秋以优异成绩考入南昌女子师范学校。时值五四运动前夕,她受到革命思潮影响,经常阅读《新青年》等进步书刊,认识到新的女性,肩负着改造旧中国、旧制度的责任,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实践之中。五四运动爆发以后,她不顾学校当局的阻挠,起而奔走呼号组织同学走上街头讲演,抵制日货,开始了她的革命生涯。当时,南昌女师校规森严,她与进步同学一起同南昌学生联合会联系,成立了女师学生自治会,学校被迫取消了不合理的校规,而带头人之一的刘和珍,则受到了“记大过”处分。1921年,刘和珍继续带领同学们向封建势力公开宣战,在江西首倡女子剪发。女师很快掀起剪发高潮,三两天内剪发者不下百人,学校当局认为她“首倡剪发,有伤风化”,被勒令退学。同年冬,刘和珍等人在南昌发起组织了进步团体“觉社”,并主编《时代文化》月刊和《女师周刊》。 [5] 1923年秋,刘和珍从江西来到北京,考入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预科,后升入女师大英语系。学习期间,她经常到北京大学旁听李大钊讲授的《社会学》《女权运动史》等课程,回校后广为传播。她也是鲁迅先生作品的忠实读者。由于她思想进步,成绩优异,善于团结同学,深受同学们的尊敬和信赖,被大家推选为女师大学生自治会主席。 [6] 

倒杨风潮

革命女烈士刘和珍遗像女师大的校长杨荫榆由于极力维护封建礼教而引起进步师生的不满,于1924年11月爆发了驱杨运动,这就是中国妇女运动史上著名的女师大风潮。刘和珍作为女师大学生自治会主席,是这次风潮的主要组织者和参加者。1924年11月,女师大校长杨荫榆无理拒绝学生提出的关于辞退不称职教员的要求,并声称要处理刘和珍等为首人员,引起学生强烈不满。1925年5月7日,北师大召开“五七”国耻纪念会,杨荫榆图谋主持大会,被刘和珍、许广平等人拒绝,遂恼羞成怒,决定开除刘和珍、许广平、浦振声6人,引起学生激愤,女师大风潮愈演愈烈。此时她愤慨地对张静淑说:“开除我不要紧,可是杨荫榆不走,学校就不能改进。”刘百昭还打算派军警押送刘和珍回南昌,刘和珍听到消息后说:“这事倒极有趣,押我回去,我又来,其将奈我何。”1925年8月10日,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颁布解散女师大,她受同学们的委托起草驱杨宣言,撰文揭露反动文人陈西滢的无耻抵赖,有理、有力、有节。在教育总长章士钊的唆使下,刘百昭竟然率领军警闯进学校,并派武装军警和流氓打手400余人3次打进女师大,断电、断水、断炊,逼迫学生离校。刘和珍亲率学生誓死抵抗,并通电各界:“此身可死,此志不渝,苟威武之再加,决誓死以殉校。”终因寡不敌众,被拖出校门,关在一潮湿小屋内,仍坚贞不屈。8月10日,教育部颁发了停办女师大的命令。女师大“停办”以后,在鲁迅等著名教授的支持下,于西城宗帽胡同继续开课,刘和珍等二十余人,联名呈文,向京师地方检察厅公诉章士钊等人。北方革命运动不断紧张,段祺瑞政府要员纷纷逃离北京,章士钊也逃往天津,经过艰苦斗争,女师大仍回石驸马大街旧址复校,学生们整队从宗帽胡同回校。1925年11月30日,女师大学生返校,发表复校宣言。于1925年12月11日正式开课,在刘和珍主持下,三百余人召开大会庆祝斗争的胜利。1926年1月13日,女师大新校长到任,鲁迅代表校务维持会表示欢迎,同时也表示校务维持会卸职。刘和珍在这种情况下,“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 [7] 

壮烈牺牲

编辑刘和珍杨德群纪念碑(北京鲁迅中学校内)1926年3月12日,日本军舰驶入中国大沽口挑衅,继而纠集列强各国向中国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进行无理要挟。北京各界无比愤慨,刘和珍说:“外抗强权,内除国贼,非有枪不可”;“军阀不倒,教育事业就搞不好,打倒军阀后,我再当教师不迟。”3月18日上午8时许,林语堂教授接到刘和珍的电话,以学生自治会的名义请准停课一日。这天,刘和珍正患病,时时呕吐,她不顾病痛,进行动员和组织工作。她把标语小旗分发给同学们,发表了简短而激昂的演说,然后高擎校旗,带队出发。女师大的同学来到天安门,国民大会尚未召开,主席台上悬挂着前一日请愿被刺伤代表的血衣。会后,正午12时,两千多群众开始示威游行,刘和珍担任女师大队伍的指挥。铁狮子胡同段祺瑞执政府门前的卫队荷枪实弹,如临大敌,几个士兵对手擎校旗的刘和珍指指点点。把枪口瞄准了前来的学生。枪声响了,一场枪击案开始了。顷刻间,刘和珍身中数弹,倒卧在血泊之中。同去的张静淑、杨德群急扑过去救助,她说:“你们快走吧,我不行了,不要管我了。”依然是那样温和地关切着同学。一排枪弹射过来,张静淑、杨德群倒在她的身边。这时又有军警冲过来,用棍棒猛击刘和珍。刘和珍在棍棒的毒打中伤重牺牲,牺牲时年仅22岁。 [8] 

悼念作品

编辑鲁迅先生在参加了刘和珍的追悼会之后,亲作《记念刘和珍君》一文。追忆这位“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学生;痛悼“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歌颂“虽殒身不恤”的“中国女子的勇毅”。赞扬她是一位具有“干练坚决、百折不回”气概的“真的猛士”,是“为了中国而死”的青年。 [9]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概述图册(5)